LeeYzero的博客

业精于勤,行成于思

0%

如何阅读一本书

最近读了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很遗憾自己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,同时也庆幸自己现在读到这本书。阅读的目标有两种,一种是为了获取资讯,另一种是为了增进理解。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便是一本教你如何通常阅读以增进理解的实用书籍。

打开你的手机,看看你一周的花在各大手机APP上的时间。抖音、快手、知乎、B站、微信公众号…,这些time killer是不是占用了大量的时间?看起来你每天(被)输入了大量信息,但这些信息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呢。很遗憾,并没有。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

  • 这些媒体经过精心的设计,对资讯进行精美的包装,让受众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。他们直接将包装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,缺乏对事物的思考。
  • 这些媒体提供的绝大部分是资讯类信息,而且比较零碎,缺乏逻辑性。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,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。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。

诚然,互联网上的确有很多非常不错的知识。但书籍(也包括电子书)仍然是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。如何通过阅读以增进理解力本身是一种艺术,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提供了很多值得参考的规则,值得花时间投入学习。但诚如作者所说,对于一本实用性的书,当你读完并赞同作为的观点后,作者的任务就完成了,但作为读者,你的任务才刚刚开始。作者在书中所建议的方法对你是不是有效,需要你在实践中寻找答案。

以下是对这本书的概要介绍。

阅读的艺术

阅读多少是一种主动行为,当你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时,至少表明,你想从书从得到某种信息,这便是你阅读的目的。阅读的目的通常有两种,一种是为了获取资讯,另一种是为了增进理解。

资讯表示你本身对这个知识具备了相关背景,作者只是把你们共同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且。而增进理解,是说你知道这本书要说的东西超过你所了解的,你只凭内心的力量,慢慢地提升自己,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。

这本书所说的阅读的目标是指增进理解力。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。而阅读的艺术就是:凭借着头脑动作,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外,不假任何外助,以一已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。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。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动作技巧,就是由许多不同的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。

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

虽然知道了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增进理解力,但最后仍然无法完成他们的阅读目标。就算他们知道那本书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,最和终还是失败了。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。那么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呢?

主动阅读的四个基本问题

阅读是一种主动行为,越主动效果越好。在阅读时需要提出问题来,在阅读过程中还必须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。关于一本书,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:

  1. 整体来说,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?
  2.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,是怎么说的?
  3.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?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?
  4. 这末书跟你有什么关系?

上面这四个问题,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。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。除了这四个问题外,还要记得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,并尝试从书中寻找答案。要养成这样的习惯,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。

如何做笔记

光提出问题还不够,还需要尝试去回答问题。俗话说,好记忆不如烂笔头,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笔,能够更容易让你去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记号。做笔记有各式各样的方法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。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:

  1. 画底线,在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。
  2.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,作为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。
  3.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它符号。要慎用,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。
  4. 在空白处编号。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,可以做顺序编号。
  5. 在空白处记下其它的页码。强调作者在书中其它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,或相关的要点,或是与此处不同的观点。
  6.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。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。
  7.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。在阅读某一章节时,你可能会有些问题(或答案),在空白处记下来,这样可以帮助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。

你读完一本书,在最后的空白而写下个人的索引后,再翻回前面的空白页,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。

三种笔记类型

做笔记的方法跟阅读的层次有关。做笔记有三种不同的方式,分为结构笔记,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。可以理解为总述,论述,以及针对某个主题讨论。

结构笔记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,而不是细节,这通常在检视阅读时完成。

概念笔记是指在对作者对某一主题的论述表达一些想法,这种笔记不再跟结构有关,而是跟概念有关,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,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,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,这通常在分析阅读时完成。

辩证笔记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,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共同参与,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察觉自己的参与,这通常在主题阅读时完成。

培养阅读的习惯

所谓艺术或技巧,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,而且能依照规则来动运的人。要养成习惯,除了不断动作练习之外,另无他法。知道一项艺术的规则和养成习惯是不同的。但艺术通常是有规则可循的,可以学习和动作,只要照着规则练习,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。

阅读就像滑雪一样,都需要从一些单一的动作开始,只有不断的练习,才能将这些单一的动作融会贯通,在到达一定程度时,每个分开的动作自然会压缩、连结起来,变成一个完整的动作。当所有相关动作都能相当自然地做出来时,你就已经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了。

阅读的四个层次

阅读是有层次的,之所以说是层次,是因为层次是一种包含关系,高的层次包含了较低的层次。对于阅读的层次也是渐进的,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,第二层包含在第三层中,以此类推。

阅读包含四个层次,分别是基础阅读、检视阅读、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。

基础阅读

基础阅读又称初级阅读或基本阅读,通常在小学时完成,在完成中学学业后,通常能熟悉掌握这一技能。基础阅读分经历四个阶段:

  1. 第一阶段通常称为阅读准备阶段。主要为学习阅读做准备,包括视力、听力、口齿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准备。
  2. 第二阶段孩子会学习一些简单读物,阅读的开始是一些看图识字,然后逐渐开始认识三百至四百个字。这个阶段结束时,小学生能够自己阅读简单的书。
  3. 第三个阶段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,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不熟悉的字眼。
  4. 第四个阶段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。最重要的是,学生开始能够消化他的阅读经验,能够从一本书提出来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上,在同一主题上,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。通常学生在初中毕业就能达到。

只有当一个人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后,才是他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。基础阅读是后续阅读层次的基础。

检视阅读

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。它包含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,但和基础阅读相当不同。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一本书,并掌握这本书的大纲。检视阅读有两种,包括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阅读。这是一体两面的事,有经验的读者会同时运用,但对新手来讲,最好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或活动。

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

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,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,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。略读的习惯应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。下面一些建议:

  1. 先看书名页,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。要很快地看过去。特别注意副标题,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,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。
  2. 研究目录页,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。
  3.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,也要检阅一下,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范围,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。
  4.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,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。
  5.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,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中,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。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,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。
  6. 最后一步,把书打开来看,东翻翻西翻翻,念个一两段。有时候连续读几页,但不要太多。用这种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,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,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。

以上步骤通常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,你可以把自己想成一个侦探,在找寻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。

粗浅的阅读

粗浅的阅读是指快速过一遍整本书以甄别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。运用粗浅的阅读的规则很简单: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,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,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。

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,就算只了解50%或更少,也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,增进理解。就算不重读,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,从花的时间和收益来讲,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。

分析阅读

分析阅读是阅读的第三个层次,包含前两个层次。当我们通过检视阅读快速判断一本书值得阅读后,接下来就要使用分析阅读来更深入地阅读这本书了。分析阅读一共分成三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介绍了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;第二阶段介绍了诊释一本书的内容的规则;第三个阶段介绍如何公正评论一本书的规则。

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

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包含四个规则,能提供读者对一本书的架构的认识。该阶段跟上文提到的四个基本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——整本书在谈什么,是密切相关的。运用这四个规则,能够帮助你回答第一个基本问题。这四个规则是:

  1. 依照书的主题与各类来分类。
  2. 用最简单的句子说出整本说在谈些什么。
  3. 按照顺序与关系,列出全书的重点部分。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后,再将各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。
  4.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,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。

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

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也包含四个规则,能够帮助读者分析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。该阶段跟四个基本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——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,如何叙述的,是密切相关的。运用这四个规则,能够帮助你回答第二个基本问题。这四个规则是:

  1.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,与作者达成共识。
  2. 从最重要的句子中,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。
  3. 找出作者的论述,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,以明白作者的主张。
  4.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,还有哪些未解决。在未解决的问题中,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。

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

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包含七个规则,能够帮助读者如何公正地评价一本书。该阶段跟四个基本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——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,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,是密切相关的。运用这七个规则,能够帮助你回答第三个基本问题。这七个规则中前三个规则是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,后四个规则是批评观点的标准的规则,如下:

  1.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,也能诠释整本书了,否则不要轻易批评。
  2. 不要争强好胜,非辨到底不可。
  3. 在说出评论前,要能够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。
  4.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。
  5.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。
  6.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。
  7.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除非你刚开始练习分析阅读,否则不应该将“阶段”一词当成一个前后顺序的概念。没有必要运用第一阶段的四个规则将书完整的读一遍后,然后为了运用其它规则,又将书读一遍。实际情况下,熟悉的读者是一次就完成了所有阶段。

主题阅读

前三个阶段谈的都是针对一本书而言,而主题阅读谈的是针对某一主题同时阅读多本书的技巧。上文说过,阅读的层次是包含关系,高层次的阶段包含低层次的阶段,也就是说在进行主题阅读时,要同时运用前三个阅读层次的一些规则。如果说前三个阅读层次是作者带领读者达成共识,那么主题阅读就是读者带领着作者对某一主题达成共识。主题阅读是最具主动性,同时也是阅读的最终目标。

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称为主题阅读准备阶段,即为针对某一主题收集相关书籍资料,为真正开始主题阅读做准备;第二个阶段是主题阅读本身。

主题阅读准备阶段

该阶段主要是确定主题研究的范围。这个阶段中检视阅读是阅读时的主要工具和手段。熟练的检视阅读者,不但能在心中为书籍分类,还能对内容有一个粗浅的认识。他能会非常短的时间发现,这本书谈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。具体来说,准备阶段,你需要做:

  1.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,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。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、专家的建议以及书中的书目索引。
  2.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,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有关,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晰的概念。

主题阅读

完成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后,就开始进入真正的主题阅读了。主题阅读要求你能熟练运用分析阅读的一些技巧,但和分析阅读最大的区别是针对某一主题进行的。主题阅读中一共包含5个步骤:

  1. 浏览所有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,找出相关的章节。
  2.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,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,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了这些词汇,所有的作者,或者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。
  3.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,列出一连串的问题。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,所有的作者,或者至少绝大部分作者都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答案。
  4. 界定主要与次要议题。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。要记住,各个作者之间,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。有时候,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,把他的观点解读,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。
  5. 分析这些讨论。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,以求突显主题。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,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。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。注意,理想上,要一直保持对话式的疏离与客观。要做到这一点,每当你要解读某个作家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,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。

阅读与心智的成长

作者在最后专门用一个章节讨论了阅读与心智成长的关系。

首先强调主动阅读是良好阅读的基础,越主动,效果越好。就如这本书,当你读到这一章节时,作者的任务已经完成了,但作为读者,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。任何一本实用性书籍只能告诉你如何做,但永远不可能帮助完成目标。

其次,在浩瀚如烟的书籍中,什么样的书被称为好书呢?真正的经典作品可能不会超过几千本。很多书籍根本不值得做分析阅读。但阅读一本好书是有挑战的,读一本好书,你所有的付出都将有所回报。这种回报包括两种:

  1. 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,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。
  2.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,长期来看,这一点更重要。

最后,作者讲述阅读是帮助我们的心智保持活力与成长。人的身体状况在达到了巅峰后,随着年龄的增长,只会越来越恶化,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。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就停止成长,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,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。

一些思考

关于这些本,最后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。可能是跟自己的从事的职业有一些关系,个人比较倾向于确定性的事物,并且希望任何事物都是可定义,可以用确定性的规则去描述。正如这本书所介绍的阅读的规则一样,通过规则去揭示如何阅读以增进理解力,在规则面前,看起来一切都变得比较清晰了。然而,规则只是初级阶段,如何应用规则,甚至“打破”规则,就是一门艺术了。